当前位置:  首页 > 基层党建

水口乡:家庭林场产业旺 强村富民促增收
来源:绥宁党建网 作者:杨亚林 彭金松 更新时间:2024-7-19 阅读:4166次 

7月17日早晨,袅袅炊烟里,绥宁县水口乡曲溪村73岁的陶光仁老人正在认真扎竹扫把,35根竹枝和4段小铁丝,在一双巧手中五六分钟一把竹扫把就制作完成。“每做一个扫把,我们可以赚到3块钱左右,这不,今天早晨我轻轻松松就赚到了三十块钱!”陶光仁扬起一个竹扫把,抑制不住内心的高兴说。
    

在曲溪村,像陶光仁一样依靠制作竹扫把轻松赚钱的中老年人已有40多名。其中,监测户2户、脱贫户12户。水口乡盛产南竹,自古以来,竹枝在村民们眼中一般只能当柴烧,最多用来编织菜园篱笆,偶尔才被村民制作成用于室外清扫的扫把。自2024年2月以来,在水口乡党委政府的支持下,曲溪村村干部、年轻党员黄俊豪组建了绥宁县水口乡生河家庭林场,当地的竹枝立即变得“珍贵”起来。

“我们的家庭林场是绥宁县‘502’竹林家庭林场示范点,是以家庭为主的竹林规模化经营,包括南竹林水肥一体化综合管理,结构调整、产量目标管理、林下种植、林下养殖、机械化运输、智能化管理、竹扫帚等竹产品加工、销售等。”林场理事长黄俊豪介绍,“现在,我们的竹扫把不愁销路,湖南、广西都有订单,广州、上海等一线城市也有订货,加上林场内其他项目的收入,年产值预计超过100万元。”

曲溪村今年62岁的喻志海身患残疾,是村里的低保户,一直苦于找不到致富的好路子,家庭林场成立以后,他第一个报名参加,成为尝到“甜头”的第一批人。“人活着不能只是一心等着吃国家照顾。刚好,扎竹扫把是一种简单劳动,想做就做,不想做就放一放,非常自由。即使我身体不便,平均每月也能赚到2000元左右,很大程度上减轻了家庭负担。”喻志海欣慰地说。
    

产业发展是群众增收致富,实现乡村振兴的基础。目前,生河家庭林场有务工人员66名,竹林100余亩,鱼塘养鱼2000余尾,有母鸡800多只,每天大概能产300个鸡蛋,种植中草药黄金、重楼、玉竹共30余亩,经常会忙不过来。“平时干自家的活,农场忙的时候就叫我来收竹枝、捡鸡蛋、割鱼草、中草药除草施肥等,一天支付给我100元。”曲溪村村民陶丽丽开心地说。

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水口乡现有楠竹7万多亩,有楠竹加工企业8家,家庭林场2家,竹制品和竹笋手工作坊5家,专业运输队1支、运输车辆9台,专业采伐队3支。下一步,我们将接续奋斗,举全乡之力,致力于把小竹子做成富民强乡的大产业,努力向乡村振兴的方向阔步前进。”水口乡党委书记朱立明表示。

主办单位:中共绥宁县委组织部 建议使用IE8以上或Chrome浏览器 分辨率1440×900以上浏览
联系电话:0739-7611334 后台管理 湘ICP备湘ICP备1600695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