培育新型农民 推进新农村建设 作者:聂秋元 更新时间: 阅读:35409次 |
||
培育新型农民 推进新农村建设 中共绥宁县长铺乡党委委员 聂秋元 在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过程中,我乡坚持以人为本,把提高农民整体素质作为着力点,努力筑牢人才基础,为新农村建设提供广泛智力支持,取得良好成效。 一、以时代精神塑造农民 着力培养、提高农民的四种意识: 一是提高农民的创新意识。坚持尊重农民的首创精神,对农民的新创造鼓励试,允许看,不争论,及时总结,加强指导,积极推广。为鼓励农民创新,对市场前景看好、推广价值大的新产业、新技术、新品种给予信贷担保,并联系对口部门给予资金扶持,对创新成绩突出的先进个人进行表彰奖励,为农民营造创新的宽松环境。比如,枫香村群众创造性开展大棚蔬菜种植,县乡两级政府、县有关部门对农民的这一举措给予大力支持,先后组织菜农到山东寿光考察取经,又聘请市农办及蔬菜办的专家到村指导,使该村大棚蔬菜种植迅速得到发展,种植面积猛增到500多亩,品种20多个,参与群众90%以上,并涌现出蔬菜大王20余户,一个典型的蔬菜村初具规模,并迅速扩展到周边的沙田、濑濑水、寨坡等村。目前,我乡的大棚蔬菜已成为绥宁蔬菜市场的主导,从数量到品种,市场份额均达80%以上。 二是提高农民的市场意识。为改变农村经济以自给自足的小农经济为主体的现状,把加强市场体系建设、提高农民市场意识、组织引导农民进入市场作为农业发展的关键措施来抓。首先是积极地为农民进入市场提供方便。乡党委对县城老街等一批农产品交易市场进行了扩建,并新建了一批农贸市场和家禽家畜交易市场,引导农民根据市场需求,发展种养殖业。其次是帮助农民利用市场运作提升资源价值。着重抓好各地林木林地资源的公开招标工作,实现资源价值的最大化。比如,大门洞、回龙湾等地旅游资源十分丰富,但多年来很少有人问津,两地农民通过市场运作,成功引进香港飞翔国际投资有限公司投资4千多元搞开发,使闲置资源被激活,被充分利用。 三是提高农民的开放意识。积极引导农民采取请进来,走出去的办法,建立与外部世界的紧密联系,达到开阔视野,增长见识,实现与时俱进的目的。全乡每年都要组织村支两委的干部及群众代表到沿海或内地的开放、发达地区进行考察学习,学习他们的先进技术和先进管理经验,努力增长见识,转变观念。 四是提高农民的品牌意识。正确引导农民树立品牌观念,以独具特色的农产品品牌参与市场竞争,大力扶持、培育农业品牌,宣传品牌,保护品牌。我乡农民采取台阶式发展战略,培育、发展农业品牌,首先将一批农产品努力塑造成全县品牌,在此基础上,依托“母品牌”催生“子品牌”,使品牌农产品走向系列化发展。目前,全乡仅蔬菜产品就培育出了“乐义”茄子、“燎原”苦瓜、“上海青”小白菜、“参源”胡萝卜、“巨峰”葡萄、“王婆”香瓜等一大批知名品牌,“乐义”红茄子甚至大步跨出山门,远销广东、广西、上海等地。 二、以现代科技武装农民 创新机制和模式,加大对农民的科技培训力度,努力造就一支有文化、懂技术、会经营的新型农民队伍,着力抓好“三个培训”。 一是抓好种养专业户培训。主要是通过乡农技站、畜医站、林业站等定期举办各种种养殖培训班,技术人员定期下村指导、传授知识、解答难题,选送大户到外地参观学习交流、发挥示范带头作用等方式开展培训,使农民在培训中掌握了急需的科技知识,使一批新的种养专业户涌现出来。 二是抓好农村党员干部教育培训。每年组织村支两委干部及后备干部到各职能部门举办的以农业标准化生产知识、生态农业知识、可持续发展知识、市场经济知识为主要内容的培训班学习,提高他们带领群众发展农村经济,强村富民的本领。同时,加大远程教育的投入,让农村党员干部在网上广泛接受教育和培训。 三是大力开展实用技术培训。组织专门力量,在农业生产的关键环节,对农户进行标准化生产技术培训。同时,全面实施“一村一名大学生行动”,培养一大批与产业紧密对接的高等专业人才。 三、以文明风尚引导农民 大力开展思想道德建设,倡导健康文明新风尚,为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提供强大精神动力和道德支持,努力作好“三个引导”。 一是诚信风尚引导。把提高农民的诚信意识作为发展高效生态农业、提高农产品品质的人文基础。组织开展诚信知识讲座,开办诚信知识宣传栏,加强诚信道德规范学习教育,组织广大农户、经营业主、各产业基地按照各自的特点,分类公布文明信用承诺,并建立个人信用档案,完善信用体系。比如,沙田、枫香、佘家、寨坡等村根据当地以大棚蔬菜、绿化苗木为龙头产品的特点,广泛开展“三信”(文明信用产品、文明信用村、文明信用农户)创建活动,对促进当地农产品生产销售产生积极影响。 二是移风易俗引导。围绕贯彻落实《公民道德建设实施纲要》,大力开展农民道德素质建设,以农民群众喜闻乐见的形式,广泛开展富有成效的宣传教育活动,同时,发挥村级自治组织作用,指导各村广泛建立农民道德评议会、红白理事会,制定村规民约,组织开展“八提倡、八反对、十禁止”等活动,对邻里纠纷、偷盗赌博、不孝敬老人、婚丧事大操大办等不文明现象进行公开评议和劝诫,做到倡必兴、禁必止。围绕学习、宣传、实践社会主义荣辱观,广泛开展以“八荣八耻”为主要内容的社会主义荣辱观教育活动,使“八荣八耻”的社会主义荣辱观普及到千家万户。 三是文明创建引导。深入开展“双十”(十星级文明村、十星级文明户)创评,“好媳妇、好婆婆”评选,“三讲一树”(讲文明、讲卫生、讲科学、树新风),“美在家庭”等活动,使农村精神文明建设进村入户到人。为增强评选活动的针对性,把积极履行义务、科技致富、计划生育、移风易俗、诚实守信、遵纪守法等新农民的标准列入评选范围,评选结果对村民公开。 四、以特色文化熏陶农民 立足农村的具体实际,发掘和传承区域特色文化,吸纳现代文明优秀成果,广泛开展各种农村文化活动,使农民在潜移默化中提升文化素质。做好了三项创新工作。 一是打造“种养文化”品牌。举办“种养风情”摄影展,瓜王、菜王、果王评选,厨艺雕刻大赛、民间艺术及竹木工艺品展及各种民间艺术表演,吸引农民广泛参与,丰富农民的文化生活。 二是推动城乡文化交融互动。积极组织城市文化下乡,做好“送戏下乡”和文艺演出进村工作,将农村涌现出的好人好事,编排成文艺节目,让农民受教育。同时,大力推动农村文化进城。由农民自己组织的舞龙队和舞狮队,每年一到春节就进入县城来回演出,并在县里每年举办一次的黄桑“四八”姑娘节风俗民情晚会上登台演出,受到了城镇市民一致的好评。 三是加强农村文化设施和队伍建设。加快农村村级组织活动场所建设进程,加大建设投入力度,要求各村在新建、改建村级活动场所时修建一个集图书室、阅览室、文体活动室为一体的娱乐场所。同时,积极推动村民自己组建管乐队、腰鼓队等文化队伍,参加各种红白喜事和重大庆典演出。 五、以优美环境改造农民 坚持“人改造环境、环境改造人”的理念,以文明村落建设为抓手,着力改善人居环境。精心打造“三型文明村落”。 一是现代文明型。在集体经济条件好,村民普遍收入高的村,按照现代文明型村庄的标准进行规划建设。比如,对紧邻县城的一些村,已全部按照这一标准纳入县城综合开发规划。 二是村容整洁型。在以环境为优先考量的一些村,从改善村容村貌、倡导文明生活方式入手,开展村容整洁型村庄创建。比如,界溪电站水淹区农村,农民以水淹搬迁和水淹区基础设施建设为契机,将院落重新规划,实施道路硬化,环境清理,使得一个个村容整洁型新村在电站周围涌现出来。 三是自然生态型。在一些自然环境优越,可借助生态特色吸引外来观光旅游的村,按照自然生态型农村标准进行规划建设。我乡是远近闻名的楠竹之乡,全乡各村竹林成荫,村民房前屋后、零星空地都栽种了楠竹。楠竹是观赏树种,既绿化村庄,改善生态环境,又能创造可观的经济效益。李家、荣岩等村从建设自然生态型村落出发,大搞楠竹培育和村容整治,发展楠竹经济,实现人与自然的和谐发展,成为全县典型的自然生态型农村。 六、以全面扶持致富农民 坚持“发展是硬道路”,大力发展农村经济,提高农民收入,造福广大农民群众,在“四个方面”创优农村发展条件和环境。 一是政府搭台。即以政府主导的方式,搭建农村高效发展平台。打造园区平台,走农业的工业化发展道路。政府在有条件的乡村创建工业园区和产业基地,直接促成当地经济发展,同时达到培训农民、提高农民技能的目的。打造信息平台,走农业的市场化发展道路。通过政府网站,把农民的农副产品信息在网上发布,促成本乡农产品远销外地,获取最佳经济效益。全乡有8个村农民通过上网将自己种植的大径绿化苗木远销到广东、福建等地。打造基础设施平台,走农业的可持续发展道路。乡党委、政府制定了新农村建设的中长期规划,加大对农村基础设施建设的投入力度,乡财政每年安排100万元用于新农村基础设施建设。 二是部门扶持。争取涉农部门对我乡农村各项事业进行对口扶持。县农办为我乡农民每建一口沼气池补助800元,并派一名技术员上门指导,提供长期技术服务。县畜牧系统免费为我乡农民家禽家畜养殖提供防疫服务,免费发放防疫药品,并长年接受技术咨询。县移民局免费为我乡农村移民提供食用菌种,建立移民发展项目,并提供项目补贴。 三是协会推进。积极帮助农民成立各种协会组织,发挥协会在促进经济发展方面的中介、桥梁作用,使协会成为农民致富的“好帮手”。全乡目前已建立各类农民专业经济协会6个,吸引了3000多农民参加。 四是典型带动。将一批思想好、作风正、有本事、群众信得过的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带头人推上前台,对农民进行示范引导。今年先后推出农村经济能人10强和农村党员干部“双带”20强,在农民群众中产生很大反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