和谐不是和稀泥 作者:红星网 更新时间: 阅读:25369次 |
||
和谐不是和稀泥 某单位内部管理严重混乱,主要负责人私刻公章、另立账户、中饱私囊,引起民愤。对此,主管部门采取了果断的组织措施。处理这样的事情,任你再“和风细雨”,也难免会引起“暴风骤雨”,因为,你动了他的“奶酪”。但遗憾的是,一有“暴风骤雨”,有时就容易被简单地误读为“不和谐”,又“有事”了,倘若被处理的人再来个诬告陷害,纪检部门再查一查,“事”就更大了。 个别基层领导,害怕“有事”,成为一种干事的心理障碍。究其原因,是“上面”怕下面“有事”,下面又怕自己“有事”而影响仕途。于是,“有事”能捂就捂,落个太平无事的局面。 干事的反而“有事”,混事的、不干事的反倒没事。这是一种不正常的现象。 近日,一位年纪较长的党员同志感慨地说,现在,表扬与自我表扬很多,而中肯坦率的批评与自我批评越来越少了。为什么?批评“影响”团结,而表扬则促进“和谐”。 殊不知,怕有事,不批评,至少是对和谐的误解。 所谓领导干部,就是带头干事情的人,“不干,半点马列主义也没有!”从哲学的角度看,干事情就是解决矛盾,旧的矛盾解决了,又会产生新的矛盾,这是客观规律。管理与被管理,本来就是一对矛盾。如果害怕产生新矛盾,就不敢去解决旧矛盾,那还要领导干部干什么?即使科学地、照章依法地干事情,也难免产生新矛盾。如果害怕出现矛盾,谁还敢干事情?殊不知,矛盾不解决,会出现更多的不和谐。 坚持原则,敢于批评,就是促和谐。同样的道理,它也可能带来新的矛盾。如果因为这样,就放弃批评,就是失职,同样是误读了和谐的本义。一位领导同志说过,“领导干部在一个地方工作,必须大力弘扬正气、打击歪风。如果没有原则,不批评坏人坏事,你好我好大家好,要你当领导做什么?有的领导干部一年到头开会,从不批评不好的现象,这是不正常的,不是好干部。一个老好人盛行的党,注定是一个腐败的党;一个充斥着老好人干部的地方,注定是一个发展没有希望的地方。党的生机和活力在于坚持原则,敢于思想交锋,不断地克服自身的不足。没有原则性,都当老好人,领导班子就缺乏战斗力,党的生机和活力就会丧失殆尽。” 一些落马的贪官曾这样感慨道:要是先前组织和同志们,对自己监督多一点,要求严一点,或许不至落到这个地步。类似的说法,有自找“托词”的一面,也有引人深思之处。失之于软、失之于宽,是某些问题不断产生的重要原因之一。 批评与自我批评,之所以成为党的三大优良作风之一,是因为其对保持党的先进性有着重要的意义。从严治党的理念要求我们,应该理直气壮地拿起这个武器,该说的要说,该干的就干,只有这样,社会才会更加和谐。 来源:人民日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