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民的文化餐桌上需要什么(话说新农村) 作者:红星网 更新时间: 阅读:24261次 |
||
农民的文化餐桌上需要什么(话说新农村) 来源:人民日报 我家附近有一家文化馆,经常在小广场上放映一些露天电影,观众很多,有周围的居民,更多的是来北京打工的农民,从头到尾,他们看得很专注。闲暇时间娱乐文化活动太少,农民工有时候抓住一张旧报纸都能看上半天。春节前后,农民工回家了,乡村的大戏、演出等多起来,千万农民就是这些演出的忠实观众,伸着脖子,站上板凳,有时候把路都堵住了。在家里,农民多是坐在电视机前,逮住什么看什么,只要够热闹,什么节目都有观众。 这样的场景,一方面说明农民的文化需求很强烈很旺盛,另一方面也说明,当前农村文化活动还比较贫乏,远远满足不了农民的精神需求。只靠每年一次的“三下乡”活动,远远不解渴。不解渴怎么办?就瞎看乱看。于是,色情演出在农村就有了市场,网吧里的不健康内容也吸引了很多农村小青年。 烹调菜肴要看人的口味。为农民准备文化大餐或是小菜,同样也要摸准农民的胃口和喜好。阳春白雪的东西显然不适合农民。现在问题是,农民的文化餐桌上不是没有菜和肉,却往往是不对农民的胃口,不能让农民喜欢。 农民文化程度偏低,不太爱看文字类的读物,更愿意看形象的、直观的,比如各类演出、影视、影碟等。农民看大戏叫“听戏”,咿咿呀呀,不见得都听得懂,更是为了欣赏那唱念做打、一招一式。以前农村有走村串乡说书的、唱曲的,汽油灯下,打麦场上,一把二胡,两块竹板,依然在现在的中老年人心里回响。现在,电视把这些艺术形式冲击了。可是平心而论,现在反映农村生活、适合农民看的电视节目和电视剧还是太少,好几年了,就刘老根、马大帅反复地播放。我们很纳闷,许多文艺工作者都干什么去了呢? 农民的文化餐桌,应该大都以免费为主。大部分农民还没有迈入小康,文化消费比重在家庭支出中还很低,在许多农民还在为孩子的学费、为自己看病费用发愁时,基层文化单位应该少打农民腰包的主意,多多免费送戏(节目)、送书籍、送影碟下乡。 农民学科技,不仅能致富,还能提高科技和文化素养可以考虑多送些科技书籍给农民,而不要送些他们看不懂也看不进去的专业书籍,更不要把一些出版社卖不出去的库存货给农民。 《人民日报》 ( 2007-07-08 第05版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