坚持正确用人导向为构建和谐社会提供人才支持 作者:红星网 更新时间: 阅读:21564次 |
||
坚持正确用人导向 为构建和谐社会提供人才支持 来源:党建研究 国以才立,政以才治,业以才兴。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迫切需要造就一支结构合理、素质优良的社会工作人才队伍,需要形成鼓励人才干事业、支持人才干成事业、帮助人才干好事业的社会氛围,开创人尽其才、才尽其用、用当其时、人才辈出的局面。形成这种局面,关键是要坚持正确的用人导向。 一、选才原则上的正确导向 为政之道,首在用人。选才是用人的前提。选才原则正确是坚持正确用人导向的第一要旨。领导者只有坚持正确的选才原则,才能真正做到慧眼选人、选贤任能、发挥人才的作用,才能立党、兴国、富民、安邦。选才应坚持以下原则: 一是坚持德才兼备、任人唯贤的原则。德才兼备、任人唯贤,是坚持正确用人导向的首要原则。在新的历史条件下,什么是德才兼备的标准?胡锦涛同志明确指出:我们所说的德,既包括在政治方向、政治立场上的表现,也包括思想道德品质上的状况;我们所说的才,既是指理论素养、科学文化素养和专业知识,也是指胜任岗位职责的领导才能。在和谐社会建设中,我们首先要把握好德才兼备这条用人标准。古人说:“德才兼备,称之为圣人”,“德者本也”,“君子不患位之不尊,而患德之不崇”,“是故君子先慎乎德”。可见为官者德之重要。当然,在讲德时,也决不能否定才。德与才是统一的。德是基础,才是条件。不仅要有为党和人民事业无私奉献的优秀品德,还要有为人民服务的能力。唐太宗李世民曾说:“为政之要,惟在得人,用非其才,必难致治。今所任用,必须以德行、学识为本。”就是说,治国的根本,主要在得人,如果用错人,就难以达到治理好国家的目的。因此,用人必须选拔品行好和学问见识高的人,也就是德才兼备、又红又专的人。作为一名领导干部,如果有才无德,他的才越大,给革命造成的损失就越大;如果有德无才,尽管他想把工作干好,也难干成尽善尽美的事业。 二是坚持凭本事、论政绩的原则。长期以来,一些单位、部门在用人上形成了一些不好的风气,主要表现在求稳怕乱、论资排辈、平衡照顾。这会导致愚贤不辨、良莠不分。要准确地选出优秀人才,必须坚决破除论资排辈、迁就照顾等观念,在德才兼备的前提下,树立“从实绩看德才,凭德才用干部”的用人导向。要打破各种各类的“身份框框”、“文凭框框”、“资历框框”。不能搞“先到为君,后到为臣”。要以宽阔的眼光,把拟选对象放到时代的大背景下,审视其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的能力、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能力、建设创新型国家的能力和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能力。只要在这些方面具有突出的才能,并在其工作岗位上确实创造了群众公认的突出政绩,就毫不犹豫地按照干部选拔的程序,选拔到相应的重要岗位上。只有这样,才能使经过实践检验的有胆识、有闯劲、勇于改革、政绩突出的优秀人才脱颖而出,让他们的聪明智慧充分发挥出来,以造福人民。 三是坚持群众公认的原则。群众的眼睛是雪亮的。一个劣迹斑斑的干部,可以蒙骗失察的领导,但瞒不过群众的眼睛;一个优秀的干部,领导一时可能不知道,群众却心知肚明。要选准人,必须注意社会公论,把群众满意不满意、拥护不拥护、赞成不赞成作为择人的重要标准。要充分征求各个层面干部群众的意见,善于借助群众的慧眼,靠群众的作用选人。“金杯银杯不如老百姓的口碑,金奖银奖不如老百姓的夸奖”,讲的就是群众评价的重要性。当前,特别要依靠群众的力量破除唯亲、唯贿、唯吹、唯上的“四唯”不正之风。让人才在群众评价的平台上公平竞争,既看平时印象,更看群众公认,真正把政绩突出、群众公认的优秀人才选拔到合适的领导岗位上。 二、用才胆识上的正确导向 胡锦涛同志指出,要坚决抛弃妨碍识别和启用优秀年轻干部的各种陈旧观念和偏见,真正确立符合新形势新任务要求和党的干部路线的用人观念。用人要做到有胆有识,就必须公道正派、毫无私念,就要以科学发展观和正确政绩观为标准,以构建和谐社会的能力为标准去用人。要敢于、善于用如下几种人: 一是要及时选用未名之人。对领导者来说,能用人于未名之时,是有远见卓识的表现。使用是对人才的最好培养,及时启用、大胆提拔确有真才实学的未名之人,就能尽早地充分发挥其才能,使其创造事业的辉煌。刘备不因诸葛亮为平民,三顾茅庐,适得奇才,三分天下,成就霸业。刘邦不因韩信为军中无名小吏,而拜其为统军大将,为灭楚兴汉屡建奇功。这都是用人于未名之时的典范。如果用人不适时、不适当,就会造成人才浪费。对人才识于未名之时,拔于落难之日,启于被盖之际,用于殒落之前。这样,才能发挥那些因各种原因尚处未名状态人才的最佳效能。今天的“卧槽驹”,很可能就是明天的“千里马”。用一贤人,则贤人毕至;及时对人才加以选用,会使那些确有真才实学的栋梁之才看到希望、受到鼓舞,激发起更大干劲和奋斗热情,其示范作用是巨大的。 二是要敢于选用有个性的人才。每个人都有其个性,人才的个性表现往往更为突出。生活告诉我们,有水平的人往往自尊心、自信心、求胜心都比较强,改革创新意识浓,有着自己独特、鲜明的个性。再者,是人才就会有与众不同的表现,往往能居高望远,走在时代前列,超凡脱俗。或在处理事务时突破常规,或在讲话时见解独到,或为人处事不同凡响。尽管他掌握着真理,也难免被视为异类,往往“凤立鸡群,必被啄之”。对这种个性,领导者要头脑清醒,力排众议予以保护。在自然界有这样一种现象:既香又鲜的花常常带刺。人类社会也是如此,“奴才好用不中用,人才中用不好用”。用人就要选那些党性强,善于改革创新并富有实绩的人,充分发挥其聪明才智,使其大显身手。我们要有责任意识,能包容个性、尊重特点、善待差异,切实做到“想干事的给机会、能干事的给岗位、干成事的给地位”。 三是敢于选“恃才傲物”者。邓小平指出:“凡是有点干劲的,有点能力的,他总是相信自己,是有点主见的人。越有主见的人,越有自信。这个并不坏。”这种有主见的人,善于钻研问题,不肯轻易放弃科学上有根据的东西,甚至有点“固执己见”,这样就容易被人认为“恃才傲物”。加之这些人往往潜心于业务,不善交朋结友,就给人一种不大合群的印象。识别和评价干部要全面、客观、真实、科学,防止片面性和简单化。我们在用人时,一定要划清有真才实学的“恃才傲物”与“刚愎自用”的界限,划清“真知灼见”与“固执己见”的界线。对那些真正才华横溢,有独到见解的人,要做到虚怀若谷,从善如流,不应让世俗所不容的“恃才傲物”者受到冷落。我们要有广揽人才的宽广胸怀、不拘一格的用人艺术,善待那些有突出才干的“恃才傲物者”。只有这样,我们的干部队伍才能群英云集,人才荟萃,才能更好地为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贡献力量。 四是用人不求全责备。用人要看专长,切忌求全责备。天地万物,至贤至圣,都不可能完美无缺,无所不能。在用人上,不能计较某一方面不足,不能“一叶障目,不见泰山”,要“任人之长,不强其短;任人之工,不强其拙”。人总是有缺点的,而且优点和缺点常常是相互联系的。“峰高谷深”,有高峰,必有低谷。越是在某些方面冒尖、优点突出的人,其缺点往往亦很明显。对在某一方面确有突出才能,是工作急需的难得的人才,只要其缺点不是原则性的,就要果断地用到合适的岗位上,切勿因求全责备而错失良才,损害党和人民的事业。对确属创造性、创新型人才,要看主流、看本质、看发展,用其所长,避其所短。只有这样,才不至于将有缺点的“千里马”弃于荒野。 五是敢于用水平比自己高的人。在用人上,有些人缺乏容人之量,特别是容不得超过自己的人。这种做法对党和人民的事业危害极大。在用人上要出于公心,以事业为重,有甘当人梯的精神。像宋人杨万里所希望的那样:“拼却老红一万点,换将新绿百千重”。长江后浪推前浪,青出于蓝而胜于蓝,这是客观规律。如果后人不能超过前人,我们的事业还有什么希望和前途呢?作为领导者,要有鲍叔牙举荐管仲那样的气度和胸怀,为了党和人民的事业,把比自己优秀的人才毫不犹豫地大胆提拔起来。当然,水平高的人才也要注意谦虚谨慎、戒骄戒躁,做到正直而不固执,有特长而不特殊。 三、爱才情感上的正确导向 对人才,领导干部要爱护他们、关心他们、培养他们,对他们倾注深厚的感情,使人才处处体验和感受到组织的温暖,焕发出蓬勃的工作热情。 一是要正确对待有争议的人。有争议的人往往存在一些有争议的问题。把这些问题弄清楚了,是非曲直就容易看清,思想认识也就比较容易统一。做到这一点,关键要对有争议的问题做实事求是、客观公正的分析,切实弄清这些问题是属于思想作风问题,还是方式方法问题;是一贯的表现,还是偶然的现象;是支流,还是主流。对那些确实没有大问题的,可以让其注意改正,不影响使用。对有争议的问题,还需要到群众中广泛征求意见,听听群众的看法。群众七嘴八舌,把各种看法都摆出来,可以帮助我们把问题弄得更清楚,使我们的工作更加公正。 二是要坚持“三看”。怎样看人识才?关键是结合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的实际,结合党的工作全局,做到“三看”。一从思想深度上看理论功底。有较深理论功底的人才往往是思想上的强者;思想上的强者往往是理论上成熟的人。他们会不断闪出思想火花,让人感受到思想深刻之美。二从谈吐看其知识水平。各部门都有自己的知识系统,了解人,要从专业知识入手,看其对专业知识的掌握是不是扎实、广博。三从观念新旧上看思维的穿透力。对热点、难点、重点问题,看其有没有新颖的观点,有没有独到的见解,特别是对事业的发展是否有超常思维,是否善于扬长避短,化不利因素为有利因素,化危机为契机。 三是以好的环境锻炼人才。爱才,就要为他们干事创业创造一个好的环境、条件。首先,要创造一个好的舆论环境。让人才得到广泛的尊重和支持。其次,要创造一个好的道德环境。对“拜金主义”、“极端个人主义”、“享乐主义”等不健康思想,必须筑起一道坚固的堤坝,不让人才沾染。最后,要创造一个好的实践环境。通过岗位锻炼、干部交流、理论培训、基层挂职等措施和渠道,让人才在实践中学习、在实践中提高、在实践中成长。 四是要有爱才的良方。要把人才使用好,必须尊重人才的意愿,充分发挥人才的专业特长,把他们的成果尽快转为社会价值。要鼓励人才出成绩,取得成果后,首先讲无私奉献,同时也允许他们有名有利。对成绩显著、贡献突出的还应予以重奖。各级领导应该及时地帮助、引导人才克服工作中的缺点和错误,积极支持他们大胆改革,不断开拓。对各类人才的住房、生活、学习等方面存在的问题和困难,要尽可能地帮助解决,努力为他们创造一个舒适的工作、生活环境,使他们消除后顾之忧。 |